基本介绍
古碉是嘉绒地区藏民族先民们的建筑杰作,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丹巴县有“千碉之国”的美誉,在大小金川及大渡河上游两岸的村寨、山脊和要隘处耸立着无数的古碉建筑。鼎盛期的丹巴碉楼不下3000座,一个大的村寨即有百余座。试想当初在深切河谷两岸,密密麻麻林立的碉群,其气势是何等的壮观!
景点景观
丹巴旅游资源丰富多彩,自然风光神奇美丽,“天然盆景”、党岭风光,集雪山、森林、海子、温泉、草甸于一体;墨尔多神山,纳山、水、林、崖、洞108圣景于一炉,是休闲度假、探险旅游、回归自然的最佳去处。东谷八美,巴郞山以西,让你领略不一样的高原之美,视野开阔,夏季满目翠绿,繁花似锦,而到了10月底则杨树一片金黄。在清晨和傍晚时分,远处的山峦和田园村寨又在阳光下变换着奇妙的光影魔术。
县境内仅存古碉166座,主要分布在梭坡、蒲各项、中路,其中梭坡84座、蒲各顶29座,中路21座,其余各乡散存32座。现存古调最早修建于唐代,最迟为清朝增定大、小金川之时。古碉具有千百年的历史,历经战争和风雨的剥蚀、地震的考验,仍巍然屹立,有的久已偏倚,却不倒塌,有的甚至弯曲如弓,自成奇景,其建筑艺术堪称绝妙,令人叹为观止。古碉为片(乱)石夹泥砌成,棱角笔直,墙面光滑,下宽上窄,面随高度增加而内收。古碉一般高20余米,最高达50m,内建楼层十余层至二十余层,每层可容纳10余人,每座碉容纳百余至二百余人。这些古碉的建筑形式多种多样,从形状上可分为四角碉五角碉、六角碉、八角碉、十三角碉。但以四角碉为主。
从功能上可分为家碉、界碉、寨碉、风水碉、烽火碉、官寨碉,军事防御碉、通讯预*碉等。在清朝乾隆年间的大小金川战争期间,由于当地碉堡林立,清军久攻不下,于是将一批俘虏和工匠带到北京香山专门修建这种碉堡以供研究、演习攻击战术,因此在北京香山仍然保存着一些同样由片石砌成的古碉而当时的俘虏和工匠也便留了下来,他们的后代在房屋建筑上还保留着部分嘉绒藏族民居的特点.古碉是嘉绒藏族先民高超的片石砌墙技艺的典型代表,曾有历史学者根据林立的碉群,作出了“疑其碉群即嘉良古都”的结论。关于古碉仍然有许多尚未揭开的谜等待着人们去考证和研究。
实用信息
交通指南
条条道路通罗马,去丹巴有好几条线路可以选择:a.成都-丹巴,成都茶店子东站,中客,6:30、7:30二班,110元/人,行车约9小时;b.康定-丹巴,中客,8:00一班,35元/人;c.丹巴-成都,中客,6:30、7:00二班丹巴-康定(经姑咱),中客8:30、10:00、15:00三班,110元/人;d.丹巴美人谷马尔康-茂县,中客7:30一班,47.5元/人。
旅游小贴士
住宿
梭坡乡有民居提供住宿,住宿价位在几十块钱;返回丹巴县城住宿比较方便,还可以一线游玩其它景点,县城内的住宿价位在70-100元/间。
周边景区
中路藏寨 甲居藏寨 牦牛谷 墨尔多神山党岭丹巴美人谷
注意事项
1、旅游饮食推荐:
丹巴县城的餐馆经营的几乎全是川菜,一般就是臊子粉,也有香猪腿、老腊肉、土鸡、酸菜等,藏寨里还可吃到有藏区特色的风味食品,如酥油茶、糌粑、完全没有污染的牛羊肉、时令蔬菜,以及当地随处可见的高山苹果、梨子、核桃、樱桃、无花果等。
2、秋天是进梭坡的最佳季节。梭坡不用买门票,导游费30~50元,也可以不请导游,自己游玩。登碉楼参观,主人会收取一定的参观费。
3、友情提示:摄影爱好者如要拍摄丹巴梭坡碉楼应在黄昏时分,那里所有的碉楼都沐浴在晚霞之中而变得金光灿烂,而且有时间也可进寨去亲手触摸这千百年的古碉,感受古碉的百千的风云与沧桑。
4、登碉楼参观时,需使用独脚梯,有一定的危险性,必须注意安全。
历史沿革
丹巴的古碉楼历史,可追溯到秦汉时期,称“邛笼”。秦汉时期,“邛笼”的营建者冉马龙部落,主要生活在四川阿坝州和甘孜州地区,分布在岷江上游一带,茂县、汶川、理县等地。到隋唐时代,这种碉楼在四川西部和整个藏东地区盛行起来。丹巴的碉楼也源自羌碉,但其宏大的规模,非凡的气势,千姿百态,已远非羌碉所能比拟。
丹巴的碉楼建筑有四角、五角、六角、八角之分。高度以10米、20米逐渐发展到30米、35米。碉楼功能较多,建于村寨要道旁,交通要隘、关卡等地的称“军事防御碉”;专门为土司守备而修的曰“官寨碉”;村寨中心,用于镇魔的八角碉叫“风水碉”,此处,还有*碉、界碉、房中碉等等。据藏文经书记载,在方圆数百公里的嘉绒藏区仅有三座13角碉,丹巴境内就有两座,它们仍挺立于藏寨碉楼之间,气势雄伟,坚如磐石,虽经历千年风雨洗礼却神态依然。碉楼的主要建筑材料是山石、泥、麻筋、木头等。麻筋由红麻杆或青稞杆、麦秸秆制成,将麻杆砍成寸段,捶绒即成麻筋,和在泥中,粘性很强。碉楼由上下左右大小石料组合,错缝修砌,棱角分明,表面光洁,如刀砍斧劈。千百年来,古碉经受了战争和风雨的剥蚀,地震的考验,却巍然屹立,有的久已偏依而不倒,有的弯曲为弓而自成奇景,其建筑艺术鬼斧神工,精妙绝伦。古碉的每一个角,每一块石头,每一铲泥巴,都是藏族先民用血汗所铸,同时也写下了藏族建筑史上光辉的一页。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精灵世界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梭坡旅游景区】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梭坡旅游景区 小编为您整理梭坡旅游景区的全部内容